
千年诗韵浸润的杜甫草堂,纹枰对坐间仿佛与古人对话;现代棋城成都,在方寸棋盘间续写智慧新篇。
10月23日至26日,成都将迎来多项棋类赛事的密集举办。第七届中日韩聂卫平杯围棋大师赛将于成都杜甫草堂举行,第19届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决赛和与第14届陈毅杯中国业余围棋赛也将在同步上演。这座被誉为“棋城”的奋进之城,正以棋盘为纸、棋子为墨,在千年文脉与现代文明的交汇处,书写着棋类运动与城市文化交融的崭新篇章。
诗棋相映

草堂秋色里的文化对谈

十月蓉城,秋意正浓。在杜甫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的诗意空间里,第七届中日韩聂卫平杯围棋大师赛(10月24日-26日)即将启幕。古力、周鹤洋、依田纪基、朴永训、郑载想、福冈航太朗、朴只玹等中青年两代三国棋手,将在诗圣故居的竹林幽径间展开智慧交锋。这里不仅是竞技的赛场,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——围棋的玄妙与唐诗的意境在此刻交融,黑白世界的谋篇布局与“文章千古事”的文人情怀相得益彰。
与此同时,第十九届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决赛(10月23日-26日)也再次来到成都,芈昱廷与丁浩之间将上演一场龙争虎斗。这项承载着中国围棋传承的赛事,让现代棋手在古韵悠长的文化场域中,续写着中华智慧的当代传奇。冠军直通应氏杯的赛制设计,更凸显了中国围棋承前启后的文化使命。
第14届陈毅杯中国业余围棋赛的冠亚军争夺战也将同期在成都举行。作为国内顶级的业余围棋赛事,胡煜清和周振宇已晋级决赛,他们的对决将展现中国业余围棋的最高水平。
棋脉流芳
三千年城运与棋运的共鸣
成都与棋类的缘分源远流长。

远在汉代,成都就盛行棋艺活动。在成都凤凰山汉墓出土的画像砖,即有“六博棋”图。唐宋之时,如杜甫、苏东坡、陆游等,都是著名的棋艺爱好者。文化的兴盛,推动了棋艺活动的发展,诗圣杜甫有诗云:“老妻画纸为棋局,稚子敲针作钓钩。”
清代成都的棋艺活动同样极其活跃,著名棋手、曾任灌县知县的邓元惠创办了“成都围棋俱乐部”。1929年,围棋爱好者又在少城公园成立“成都围棋社”。民国时期,围棋活动逐步从文人名士的圈子走向民间,很多茶馆、庙会或集市都开展棋艺活动。
新中国成立后,棋类活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。1958年,成都市棋艺协会成立,并建立棋艺俱乐部和棋园,有组织地培训棋艺人才。早在上世纪80年代,成都就已享有“棋城”的美誉。2014年,成都发布了《“棋城”振兴计划》,明确提出将成都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棋牌竞技高地、活动中心和棋牌文化教育基地。
如今,成都不仅拥有多支甲级棋类队伍,并且围棋、象棋和国际象棋也都全面发力,培养出来党毅飞、孟辰、许翔宇、李狄等世界冠军。
成都的棋类运动能够蓬勃发展,与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密不可分。近年来,成都的棋类进校园活动学校已增至近百所,每年参训人次达44万。以围棋为例,自有品牌赛事持续发力,围棋人口已突破10万,在学青少年棋手超过3万人。成都棋院院长弓科表示:“围棋人口增加,不仅彰显了成都围棋的深厚底蕴和强劲实力,更是围棋文化在大众中日益普及、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。”

名赛名城
棋赛与文化的双向滋养
将高端赛事融入城市文化肌理,是成都打造“棋城”品牌的智慧之举。杜甫草堂连续多年承办中国围棋西南棋王赛、中日韩聂卫平杯围棋大师赛,让围棋的理性之美与诗歌的感性之韵相映成趣。
品牌赛事的建设对成都棋类运动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近年来,成都不断创新办赛模式,深挖棋牌品牌赛事价值,积极对接区(市)县,共同推进高水平赛事落地。成都围棋的发展更是将文化元素深度融合。全国唯一的棋类专业学院——成都棋艺学院的成立,为棋文化传承提供了传承保障;不断丰富的国际赛事,则让棋文化成为成都对话世界的语言。
如今,成都正以更宏阔的视野布局“棋城”建设。青少年培养与专业教育并重,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共进。成都,这座千年古城,正在围棋的方寸天地间,布局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,书写着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时代新篇。当落子声又一次在杜甫草堂响起,我们听到的更是一座城市文化脉搏的强劲律动。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/摄影 陈浩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淇 审核 庄伟伟